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铀矿地质科技发展意见
发布者:admin  来源:  发布时间:2012/5/10

(一)成矿理论研究1、开展大陆构造动力体制和重大地质历史事件与区域铀成矿作用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注重古陆块聚散离合的时空间演化与铀成矿作用及其分布之间的关系,大陆活动性和稳定性与铀成矿作用及其分布之间的关系,不同沉积间断期/不同沉积旋回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不同构造体制转折期和转折部位的形成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华南多期拉张构造、多期次花岗岩侵入、多热源活动、多期次基性岩浆作用等特殊地质事件的形成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2、开展主要铀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式研究。深入总结我国主要铀矿床的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在深源成矿作用研究、深部成矿地质作用特征研究和深部找矿标志研究、规模性铀成矿期次划分、大断裂构造和韧性构造与铀成矿关系、垂向断裂与层间构造复合成矿、产铀火山盆地和产铀花岗岩体中的成矿构造研究和热流体活动中心成矿作用研究、深部第二成矿空间预测、热液型铀矿特大型铀矿床及矿集区预测、沉积盆地还原物质和有机质以及油气与铀成矿关系、铀及伴生元素沉积富集机理等方面出一批创新性的理论成果。建立全国主要铀矿床成矿模式、系列典型矿床式和具有较强实用性的铀矿找矿模式。3、开展热点铀成矿作用研究。在对我国华南地区区域及矿床成矿作用研究的基础上,综合集成构造(应力场)、流体(蚀变场)和地球化学(元素场)特征和信息,研究由热点作用引起的构造应力、流体活动和元素叠加中心,对古热点活动进行空间定位,构建热点铀成矿作用过程,形成指导我国南方新一轮铀矿勘查的应用型成矿和找矿理论。4、开展特大型砂岩铀矿床超常富集机理研究。从微观到宏观,系统总结东胜式特大型砂岩型铀矿的成矿过程和成矿机理,系统研究东胜式特大型砂岩型铀矿床超常富集机理和条件。5、开展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模拟研究。在研究砂岩型铀成矿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实验室模拟手段,开展砂岩型铀成矿作用过程中有关铀的溶解迁移、沉淀富集、矿后叠造以及保矿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对成矿作用过程进行探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6、开展对新地区、新类型铀矿和找矿前景的探索性研究。在继续加强已有铀成矿带(区)成矿远景研究和预测的同时,要加快推进另外“八大探索区”的铀资源潜力研究评价,即加紧对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松辽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准噶尔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巴丹吉林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康滇地轴、西藏冈底斯构造带等进行铀成矿前景研究和预测;要建立“沉积盆地系统勘查”的概念,研究沉积盆地沉积成岩型中泥岩型、砂岩型铀矿和后生改造型中的非地浸砂岩型、煤岩型铀矿、遭后期构造严重破坏的残留式砂岩型铀矿;另外,还要研究不整合脉型、伟晶岩型、磷块岩型、黑色岩系铀矿等类型的成矿作用与找矿前景,为开辟新的铀资源勘查和开发基地做前期准备。(二)勘查技术研究1、开展古构造-古建造-古气候重塑与砂岩型铀矿床定位识别技术研究。研究沉积盆地含矿建造形成期及其之后的古构造运动发展演化过程、不同改造样式和发育程度及其空间展布规律;重塑盆地含矿建造沉积期的古沉积环境与有利成矿骨架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恢复重要地质时期古气候的演变特征;全面总结砂岩型铀矿床的定位规律与识别技术,建立隐伏铀矿床的地质预测模型。2、开展信息找矿技术研究。建立华南地区重要热液型铀成矿区带多源地学信息数据库,开发研制热液型铀矿GIS评价系统,重点是基于GIS的热液型铀矿技术资料处理及信息综合集成技术、深部成矿信息挖掘技术,使浅部及深部点状信息、孔间信息、线状(带状)信息等综合成深部块状找矿信息,建立热液型铀矿评价预测模型和数字找矿模型。 3、开展热液铀矿深部构造定位及应力场恢复技术研究。应用铀成矿构造应力场恢复与成矿构造预测新技术,对我国华南老矿区及其外围开展铀成矿预测试验研究,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未知区段的研究,为新的远景区预测提供理论依据。4、开展热液型铀矿深部流体-蚀变定位模型研究。通过对热液型铀矿蚀变组合类型、蚀变专属性等研究,构建不同尺度的热液型铀矿深部流体-蚀变定位预测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工作区进行成矿预测和深部盲矿定位研究。5、开展攻深找盲的系列物探技术方法研究。对不同地区和不同铀矿类型,因地制宜并有选择性的开展复杂地形条件下非常规地震勘探技术、非线性区域物()探成矿信息提取技术、铀成矿深部定位的高精度磁法探测技术和电磁勘探技术、大深度的井中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航空放射性测量定量解释方法技术以及车载伽玛全能谱测量方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6、开展钻探技术研究。开展绳索取心技术与不提钻换钻头技术相结合的钻探应用技术研究,并研制与之配套的高效率、长寿命钻头;进一步研究在非均质岩层、泥岩层钻进中金刚石复合片钻头的使用效果和前景。

分享到: